共學媽媽的默契

[共學媽媽的默契]

「今天鴻鴻的行為我覺得對你和禾禾很不好意思啊……他對小小孩反應比較大,因為以往相處的經驗不是很好……到現在還是不喜歡團上的小小孩碰他的東西……」

「枝枝在公園丟了你的餐盒在地上,我覺得很抱歉,後來你問我能不能請他去洗餐盒?當然可以,而且我其實也想讓你多跟他說說你的餐盒被他丟出去後的心情,很真實的告訴他,或許是看到餐盒丟出去很生氣、擔心餐盒可能會摔壞、你的餐盒不想被丟出去、請你去幫我洗餐盒等等什麼都可以表達,也是一種你的心情告白和紓解。」

--

我們已經暫停共學一段時間了,但偶爾還是會跟共學媽媽有一些互動,這是兩段我們當天見面後,回來開啟的對話。我覺得跟共學媽媽最棒的就是,彼此有一些默契,事件發生後,我們都會思考發生了什麼,我們怎麼處理會更順暢。

鴻鴻是我去找他媽媽,禾禾隨處走,因為一直碰到哥哥的玩具,哥哥一開始只是輕微抗議,後來就比較明確地抗議。媽媽有邀請他分享,我以為共學媽媽不會這樣做。於是我們討論到怎麼改善哥哥跟小小孩的互動以及「共學媽媽的框架」。

我提議讓鴻鴻了解到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小小孩這個階段,這個階段的特性是什麼,過去我們是怎麼面對那時候的你。我們好像可以跟大孩子練習跟小小孩互動的方式,可能不見得一開始大孩子就能理解小小孩,但我覺得可以有這樣的生命回顧、討論跟練習。

我想起我們去旅行的時候,在一個家庭,有五歲跟八歲的小女孩。一開始兩個姊姊很期待小寶寶來,看到時也覺得小寶寶好可愛,但是小寶寶會去碰他們心愛的東西,兩個姊姊都有過情緒。後來我們慢慢跟姊姊們討論一些方法,把東西如何收好或藏起來,姊姊們後來也學會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跟寶寶溝通。八歲的姊姊很快就找到跟寶寶相處的方式,五歲的姊姊就有點來來回回,特別喜歡寶寶,但也會因為寶寶而惹怒他。

至於枝枝,我跟他媽媽說,其實餐盒被摔出去我沒有很生氣,當下我只想趕快把餐盒撿回來,洗一洗收起來,不想花力氣跟枝枝溝通,但我覺得共學給我們的期待好像是要好好去對話,花時間處理這件事。

之前也有團員提到,看到某些孩子的行為,真的也是會挑起不悅的神經,但又覺得在共學裡,好像不可以有這樣的情緒。我覺得共學媽媽這點蠻有趣的,確實大家對共學媽媽都有一些想像,或我們在共學時就應該符合某些樣態,我也覺得我自己在共學媽媽群中,會更努力去做一些符合社群期待的事。

#親子共學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