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北屯婦培]聲聲女聲Podcast課程 錄音稿




臺中市北屯婦女及新住民培力中心──聲聲女聲 Podcast

歡迎來到聲聲女聲,這是一部集結了15位育齡媽媽分享自己生職涯故事的頻道。曾在職場閃閃發亮的妳,當初為了什麼而停下腳步,走進家庭照顧家人,背後沒有說出口的故事、未曾被理解的心情,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的故事吧~~

S1E9|獨立女聲-自由浪漫的靈魂掉進媽媽洞,在一個人的孕產哺育旅程中起死回生

2023_0923_找到生命的亮點_怡如Sandra.mp3 (找到生命的亮點小書短分享)

2023_1029_聲聲女聲_怡如v1.mp3 (育齡婦女生職涯故事分享,第一版,資訊較多但較生硬版本)

2023_1113_聲聲女聲_怡如v2_final.mp3 (育齡婦女生職涯故事分享,第二終版,較活潑對話版本)



錄音稿主題:

1. 簡單的自我介紹

2. 當初選擇全職或兼職在家育兒的心理歷程,我是有選擇的嗎?還是我被迫做決定?

3. 全職跟兼職育兒後對自己有什麼轉變或影響?

4. 對於育兒後對自己未來生職涯的規劃或走向是什麼?


獨立女聲──一個人的孕產哺育與溫柔居家生產

獨立女聲──自由浪漫的靈魂掉進媽媽洞,在一個人的孕產哺育旅程中起死回生

(自由/自然/流浪/漂泊/外星/非主流)林怡如錄音稿

1. 簡單的自我介紹

大家好,我是怡如,是一位年資一年三個月的全職媽媽。我有過一段三年的婚姻,當時沒有生育;結束婚姻後,感覺自己並不適合在任何關係裡面,但卻在三年後遇見孩子的爸爸,就這樣走上了自然受孕、高齡產婦、居家生產與獨力孕產哺育的奇幻旅程。我的寶寶是禾禾,稻禾的禾,他帶著花蓮富里鄉阿美族的血統,以及我對土地的渴望。這個名字是由部落名字Cilamitay大樹根,再透過象形字發想出來的。孕期間,我走過臺灣各地,想找尋適合我們開啟新生活的落腳處;寶寶周歲時,我們又再次啟程,持續為我們的人生找尋一個踏實的可能。

我的孕產經歷比較特殊,禾禾是以居家生產的方式來到地球的,就是由助產師到家接生,沒有醫療及藥物的介入。我在還沒有孩子之前就知道溫柔生產,並且認為我若有孩子,也會做這樣的選擇,很高興禾禾願意陪我經歷這段旅程。除了居家生產之外,比較特別的是我是一個人歷經懷孕、生產及哺餵孩子的過程,我在懷孕的時候就已經決定要一個人養育這個孩子,並沒有要承諾與他父親之間的伴侶關係。

禾禾到來的時候我已經差不多40歲了,算是非計畫懷孕,因為看到朋友為了受孕而付出許多努力,加深了我留下禾禾的想法,相信禾禾就是祖靈送來給我的禮物,也算是給自己的一個人生練習。


2. 當初選擇全職或兼職在家育兒的心理歷程,我是有選擇的嗎?還是我被迫做決定?

在生產前我就很清楚跟寶寶生活的圖像,就是我會陪著他,一起生活,這是在我認知裡最符合自然的方式。自然界中,寶寶就是跟在媽媽的身邊,我認為大部分的教育應該發生在生活之中,而非由學校刻意地安排。我的思想比較單純、天真,有點非主流,認為跟著土地生活,天地萬物就會養育我們,所以不會去考量經濟等面向。在我的育兒圖像裡,也有著像農村生活一樣的同村共養,比較像現在的生態村,所以也不用擔心一個人照顧寶寶的困難,我認為寶寶可以跟著不同的大人學習。

我是一個願意跟孩子親近、相處與工作的人,但我不是一個人生中憧憬婚姻及孩子的人。我沒有對建構家庭的渴望,因此遲遲沒有生育,但孩子既然來了,我想把握這段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經歷的特別時光,好好體驗與學習。我對萬事萬物都充滿好奇,這段對我及孩子都是一生一次的難得時光,我不想假手他人。我希望自己在親身經歷的過程中,能夠發展出不同的能力與體會,所以全職照顧是我想都沒想過要選擇的事情,是理應當然。

懷孕期間,我有許多浪漫的育兒圖像,像是我跟孩子一起種菜、養雞,一起簡單生活。但是在旅程開始之後,遭遇非常多的困難,事情跟我想的差距非常大。首先,孩子出生後,我才理解到我無法一個人照顧寶寶,再來,人類的孩子出生後,還需要時間完備他的系統,我想像的圖像至少要一年後才有可能慢慢發生,這些都是我產前完全沒有概念的事。而且我在孕期間,沒有找到理想的生活方式與聚落,因此產後的生活完全沒有主軸與支持系統,同時對於寄生原生家庭、沒有收入等都感到焦慮。

造成我曾在孩子兩三個月左右,因為感覺到自己的透支會影響照顧品質,在給予自己彈性下,才去詢問托嬰中心,預設一歲後送托,但當時公托都排到一百多號之外,幸好沒有排到,後來我也慢慢適應育兒生活,雖然不容易,但我還是想努力跟孩子在一起。


3. 全職跟兼職育兒後對自己有什麼轉變或影響?

成為母親,是上天給媽媽們另一次「轉大人」的機會,一步一步被迫挑戰自己的固有的想法,並重新鬆動,產生一個新的自己。這一年多來,我在陌生又熟悉的城市孤獨地生活著,跟自己諸多想法對抗,慢慢去接受跟世界合作。

對我來說,學習合作、改變金錢觀及調整與原生家庭的關係,是我最大的轉變。在過去的生活裡,我多數喜歡一個人完成工作,可以有較多自主性,需要合作的工作,也有選擇權,可以選擇要或不要。但育兒完全不是這回事,育兒就是活生生不可能一個人完成,又沒有選擇權,一定要仰賴整個世界完成的事。即便一年多後,我漸漸釋懷於接受別人的幫忙,但我還在這段旅程的初始而已。

孩子也讓我重新去整理自己的金錢觀,與調整生涯的規畫。明白金錢就是有進有出,可以大膽流動,改變只知節流及降低物慾的思維,學習開源及投資理財。並重新釐清自己對未來工作樣貌的期待,在兼顧自己及孩子之下的考量,就是彈性的工作時間與地點,也更會考慮到工作的可持續性等。這都是我若一直單身,不會被觸發改變的事,算是我重新與錢為伍,正式開始和它做朋友。

在原生家庭方面,肯定是最大的轉變了!過去我信誓旦旦表示,因為價值觀與生活習慣,我不會跟父母一起生活,而且並不抱持著今生我們的關係會改變的期待。但隨著新生命的加入,一點一滴改變這個家庭,中間當然有許多摩擦,硝煙四起、一觸即發,但終究走向如蝴蝶般地化蛹新生,這大概是每個孩子到來的意義吧!


孩子的到來,也重新搭建我與世界的橋樑。因體會到育兒的不易,對其他的育兒家庭會有所覺察、理解,遇見一樣帶寶寶的家長,會點頭互動,跟路上的阿公阿媽也有了對話的機會。我從事教育相關工作多年,以為已經足夠理解孩子,事實上在教室之外的家庭教育及生命的承擔,在生育前我是無法理解的。孩子出生後,我深深感覺到「有生沒生一條線」,有孩子的人跟沒有孩子的人,是全然兩種思維跟世界。謝謝孩子給我這個機會進入「有生」的領域,讓我能夠對其他家長的困境更感同身受,給予更適切的協助。例如在大眾運輸工具或公共場所,看見其他家長因孩子的情緒而膠著時,更能夠體會家長的心情,並給予同理。我也因為孩子,多接觸到像是哺乳室、親子廁所、公園遊具等設施,生命的經驗更加寬廣。

而陪孩子度過生命的初始,也重新理解生命。原來每個成人、彪形大漢,都是從那麼小的胚胎開始,從那麼小的新生兒開始,原來睡覺、吃飯、上廁所、說話這些簡單的日常,都需要時間完備跟學習,以及照顧者的投入。過去看孩子就是孩子,現在能夠認識不同月齡的差異與發展進程,都是不一樣的成長。

最後,育兒之後還有一個很大的心理轉折,就是學習放下對完美的非理性期待。孩子還沒到來之前,總有千千萬萬種對育兒的理想圖像,要給予孩子什麼、要怎麼教育他,但一切真正發生後,我也用一年多的時間去理解,完美是不可能的。除了父母是人、不是神之外,孩子終究要去面對多元的世界,我們不可能永遠擋在他的身前,替他過濾一切,我們反倒要在各種變動中,陪孩子發展出應對世界的能力。而我們能做到的完美,就是修煉一個趨近和諧的自己。


4. 對於育兒後對自己未來生職涯的規劃或走向是什麼?

生產前我就對於職涯採取開放態度,當時雖然申請育嬰留停,但也不排除離職的可能。產前我就希望能開啟跟孩子一起工作的新生活,但那時對育兒全然無知,並沒有具體的想法。孩子出生後,歷經初期的震盪,接著是一段自我懷疑的時間,當時間都花在陪伴與育兒,我還能產出些什麼?身上的能力因為時間零碎及環境不允許而一事無成,難道就要放下跟孩子一起生活、一起工作的圖像嗎?

有孩子之前,我找到幾乎是為我量身定做的工作,慢慢實踐簡單、自然的生活,身心邁向平衡,卻因為孩子的到來,生命急轉彎,重新墮入人間,困在都市叢林中。但隨著孩子日漸長大,我能帶著他參與的事情愈來愈多,我仍跟著強烈的本心,帶著他參與免廢市集、溫柔生產分享、講座及農場協力活動等。才明白那些育兒圖像不是不發生,只是正在發生。我還不知道這些生活實踐如何支持我們的生活,但或許慢慢走,就會走出一條路,或許可以從分享會開始。

對於開創新的職涯與人生,不知道有多困難,但因為自己特殊的孕產哺育經歷,以及刻苦銘心的努力,希望能給後面的產家與婦女更多孕產的陪伴,讓這段不容易的路可以走得輕鬆些。我希望能夠有一個空間,讓有意順勢居家產的女性,不需要四處奔走,並且能夠被好好照顧;希望不同階段的女性互相支持,安心度過生產前後第三、第四孕期最艱難的時光。這個空間也可以成為全職媽媽的喘息交流站,扮演類似媽媽咖啡廳的角色。讓寶寶們在共同照顧、共同學習下長大,讓媽媽們在安心的托育下,得到休息或完成想做的事,也可以成為育兒物資流通站、技能及資訊交流站等。

在無法擁有這個空間之前,期望自己能夠用到宅的方式照顧到產後的女性,例如成為揹巾輔導員、月嫂或居家整理師,可以提供婦女關懷、照顧替手、按摩、家務分擔等工作,深入協助因為育兒而走不出來的婦女。再做不到,就更退一步,如現在盡可能利用零碎的時間,持續地書寫分享我在育兒上的生活實踐,給予有生沒生的朋友,更多的啟發,用微小而持續的力量改變這個世界。(終)




林怡如逐字對話稿

--自我介紹--

 可以為我們自我介紹一下嗎?

大家好,我是怡如,目前是年資一年四個月的全職媽媽。我為我的孩子取名禾禾,稻禾的禾,因為他有花蓮富里鄉阿美族的血統,富里鄉以稻米聞名,也是由部落名字大樹根,再透過象形字發想出來的,這個名字同時也反映我對土地的渴望

  禾禾的到來好像不是你計畫中的,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嗎?

禾禾到來的時候我已經差不多40了,算是非計畫懷孕,因為看到朋友為了受孕而付出許多努力,加深了我留下禾禾的想法,相信禾禾就是祖靈送來給我的禮物,也算是給自己的一個人生練習。

  你的孕產經歷好像有一點特殊,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嗎?

禾禾是以居家生產的方式來到地球的,就是由助產師到家接生,沒有醫療及藥物的介入。我在還沒有孩子之前就知道溫柔生產,並且認為我若有孩子,也會做這樣的選擇,很高興禾禾願意陪我經歷這段旅程。除了居家生產之外,比較特別的是我是一個人歷經懷孕、生產及哺餵孩子的過程,我在懷孕的時候就已經決定要一個人養育這個孩子,並沒有要承諾與他父親之間的伴侶關係。

 

--全職媽媽--

  你是怎麼成為全職媽媽的呢?

全職照顧是我想都沒想過要選擇的事情,是理應當然,既然我都選擇了溫柔生產,我也會希望以自然的方式育兒,自然的方式就是孩子是在母親身邊的。在生產前我就很清楚我想要陪著孩子一起生活,我認為大部分的教育應該發生在生活之中,而不是學校。我是比較浪漫的人,在當時比較不會考量經濟等現實面向,想像跟著土地生活,天地萬物就會養育我們。我也期待像農村生活一樣的全村共同養育,比較像現在的生態村,不用擔心一個人照顧寶寶的困難,我認為寶寶可以跟著不同的大人一起工作學習。

  整理回饋

我是一個願意跟孩子親近與工作的人,但我的人生中並沒有對建構家庭及育兒的渴望。我也是一個對萬事萬物充滿好奇的人,孩子既然來了,我想把握這段不是你想經歷就能經歷的特別時光,好好體驗與學習,我希望自己在親身經歷的過程中,能夠發展出不同的能力與體會

  這樣的全職照顧有符合你的想像嗎?

懷孕媽媽的身心好像因為寶寶的加入,會有蠻多變化,我在孕期間有許多浪漫的育兒圖像,像是我跟孩子一起種菜、養雞,一起簡單生活。但是在旅程開始之後,遭遇非常多的困難,事情跟我想的差距非常大。首先,孩子出生後,我才理解到我無法一個人照顧寶寶,再來,人類的孩子出生後,還需要時間完備他的系統,我想像的圖像至少要一年後才有可能慢慢發生,這些都是我產前完全沒有概念的事。而且我在孕期間,沒有找到理想的生活方式與聚落,因此產後的生活完全沒有主軸與支持系統,同時對於寄生原生家庭沒有收入等都感到焦慮。

我曾在孩子兩三個月左右,因為感覺到自己的透支會影響照顧品質,在給予自己彈性下,才去詢問托嬰中心,預設一歲後送托,但公托當時都排到一百多號之外,幸好沒有排到,後來我也慢慢適應育兒生活,雖然不容易,但我還是想努力跟孩子在一起。

 

--轉變影響--

  聽起來真的很不容易,在這樣艱辛的過程中,有什麼轉變嗎?

[合作、金錢觀] 過程確實是不容易,但也是上天給媽媽們另一次­轉大人」的機會,我一步一步被迫挑戰自己的固有的想法,並重新鬆動,產生一個新的我。例如:我從每樣事情都喜歡自己來、習慣一個人工作,變成必須和別人合作才能存活,因為育兒就是活生生不可能一個人完成,一定要仰賴整個世界完成的事。或是在金錢上,過去只知道省吃儉用、降低物慾,現在更理解金錢是有進有出,可以大膽的流動。開始有開源及投資理財的概念,也在因為要兼顧孩子,更釐清自己未來工作的樣貌及考慮到工作的可持續性,這都是如果一直單身的我,不會被觸發改變的事。

  整理回饋

[原生家庭] 但我最大的轉變肯定是與原生家庭的關係。過去我信誓旦旦表示因為生活習慣與價值觀的不同,我不會跟父母一起生活,而且並不抱持著今生我們的關係會改變的期待。但隨著新生命的加入,一點一滴改變這個家庭,中間當然硝煙四起、一觸即發,但終究走向如蝴蝶般地化蛹新生,這大概是每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的意義吧!包括我們這次錄音,我也是從四處找朋友幫忙照看禾禾,到最後第一次開口邀請我爸為了我的事情來幫忙。

  在育兒過程中是不是也有一些有趣的發現與體會?

[感同身受] 孩子出生後,我深深感覺到「有生沒生一條線」,有孩子的人跟沒有孩子的人,是全然兩種思維跟世界。我從事教育相關工作多年,以為已經足夠理解孩子,事實上在教室之外的家庭教育及生命的承擔,在生育前我是無法理解的。有了孩子之後,能夠對其他家長的困境更感同身受,也就能給予更適切的協助。例如在大眾運輸工具或公共場所,看見其他家長因孩子的情緒而膠著時,更能夠體會家長的心情,並給予同理。我很喜歡幫忙別人,但也很害怕幫不上忙,很高興孩子給我這個機會拓展人生,讓我可以幫助更多的人。

  整理回饋

[理解生命] 而且過去看孩子就只是孩子,現在能夠認識不同月齡的差異與發展進程。剛生完時,很難想像所有的彪形大漢、甚至老人,都是從那麼小的胚胎及新生兒開始。自己沒有經歷過,也不會知道原來睡覺、吃飯、上廁所、說話這些簡單的日常,都需要時間完備跟學習,還需要照顧者大量的投入。我也開始會注意到其他的育兒家庭,很快就可以與其他帶寶寶的家長或是路人產生互動,也因為孩子,接觸更多像是哺乳室、親子廁所等設施,孩子的到來,重新搭建我與世界的橋樑

  整理回饋

[放下完美] 我覺得還有一個育兒之後最大的轉變,是放下對完美的非理性期待。孩子還沒到來之前,真的有許多理想圖像,我一定要如何如何、要給他什麼環境、要怎麼教育他,但一切真正發生後,我也用一年多的時間去理解,完美是不可能的除了父母是人、不是神之外,孩子終究要去面對多元的世界,我們不可能永遠擋在他的身前,替他過濾一切,我們反倒要在各種變動中,陪孩子發展出應對世界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因為育兒的限制,對自己的事情也在練習先做再說,不求完美,就像這次的錄音稿一樣。

 

--育兒後對自己未來生職涯的規劃或走向--

  請分享一下育兒後對自己未來生職涯的規劃或走向

生產前我就對於職涯採取開放態度,雖然申請育嬰留停,但也不排除離職的選項,孩子滿六個月後我就申請離職了。產前雖然希望能開啟跟孩子一起工作的新生活,但並沒有具體的想法。孩子出生後,有一段自我懷疑的時間。當時間都花在陪伴與育兒,我還能產出些什麼?身上的能力因為時間零碎及環境不允許而一事無成,為什麼我離我的育兒圖像那麼遠?我真的無法帶著孩子一起生活、一起工作嗎?

生產前,我找到幾乎是為我量身定做的工作,慢慢實踐簡單、自然的生活,身心邁向平衡,卻因為孩子的到來,生命急轉彎,重新墮入人間,困在都市叢林中。但隨著孩子日漸長大,我能帶著他參與的事情愈來愈多,我仍跟著強烈的本心,帶著他參與免廢市集、溫柔生產分享、講座及農場協力活動等。那些育兒圖像不是不發生,只是正在發生。我還不知道這些生活實踐如何支持我們的生活,但或許慢慢走,就會走出一條路,或許可以從分享會開始。

另一方面,因為我有特殊的孕產哺育經歷,希望能給後面的產家與婦女更多孕產的陪伴,讓這段不容易的路可以走得輕鬆些。我希望能夠有一個空間,讓有意願溫柔順勢居家生產的女性,不需要四處奔走,在不同階段的女性互相支持下,安心度過生產前後第三、第四孕期最艱難的時光。這個空間可以讓寶寶們在共同照顧、共同學習下長大,可以成為全職媽媽的喘息交流站,讓媽媽們在安心的托育下,得到休息或完成想做的事,也可以成為育兒物資流通站。在無法擁有這個空間之前,退一步,能夠用到宅的方式照顧到產後的女性,例如成為揹巾輔導員、月嫂或居家整聊師,可以提供婦女關懷、照顧替手、按摩、家務分擔等工作。再做不到,就更退一步,如現在盡可能利用零碎的時間,持續地書寫分享我在育兒上的生活實踐,給予有生沒生的朋友,更多的啟發,用微小而持續的力量改變這個世界。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