托育雜談

[托育雜談]

有時候一累,就是跟孩子一起睡全程,早上大概只早醒了一個多小時,也算幸運,修好了烘衣機,但這就是今天唯一做完的一件事。

有時候,預期能有一些自己的時間而沒有,當天就會顯得暴躁,有些心情沒有被滿足。禾的尿布兜我一直猶豫要不要拆,因為預料到拆了也是要花好幾、好幾天才「有可能」完成,直到真的不堪使用,不然我現在的原則都是不修為上。跟以前事事修有所不同,現在選擇不將每件二手衣鬆掉的褲頭修好再送出去,而是只挑好的出來穿。

最近看到保母薪水三萬的新聞,我頭腦又有點打結。朋友說,送托後海闊天空,補助後只要負擔三四千(終於對國家幫你養有點感覺),得到自由、成就感,還有金錢。這麼好的事,讓我看來像個笨蛋。

最近也稍稍弄懂補助的層級,約莫是公托補7000,準公共的保母及托嬰中心補13000,而自己帶的維持育兒津貼5000。小腦袋想不透,送托的家長,能夠去賺另一份薪水,補助較多;自己帶的家長,無法有其他收入,補助卻少。當然,補助自然有它的設計與想法,我還沒參透而已,況且,如果都要靠補助,這個社會系統本身也有點問題。

鄰居阿姨常常跟我說「安內金賀」,一方面他大概是認同我帶孩子的方式,一方面我也隱隱覺得他是在說,怎麼能夠「不工作」全職帶小孩這麼久。從補助的方式,到整個社會氛圍,似乎不太鼓勵自己帶小孩。

我以一位無預期全職、全時照顧者產生的困窘,所感嘆出的那些「共照」模式,會不會就是這個社會細分工出保育人員與機構的脈絡。如日本木之花家族,孩子也不是由親生父母照顧。而這個脈絡再發展出認證系統,可是卻產生認證系統的問題,如近期的新聞。

有機農業裡常常在談論,信任先於認證,要做有機認證需要費用,但若生產者與消費者彼此認識,那基於信賴關係,品質就可以維持,你不會種有毒的菜去給自己的家人吃。我也希望我自己需求的托育服務,可以從這樣的信任關係開始。

另一方面,還有非典型托育,自由工作家長的需求,全職媽媽的需求,似乎不太容易媒合到適合的托育資源。

我自己,其實是一個不太喜歡用金錢交換的人。(也是一個常常加碼演出的人)我喜歡,你幫我,我幫你。因此我還在努力熟悉這個系統,或許,如何尋找托育資源,也可以成為產前的一堂課程。

今天在外遊蕩一整天,遇到了三組同齡家庭,在被對方祖父母的稱讚提醒後,才知道禾有所不同。孫明儀老師說,當時他選擇全職照顧的想法是,他自己身為嬰幼兒專業,怎麼可能放下自己的小孩,去服務其他孩子呢?我所積累的那些,也是在等這一刻啊!而我也深信,這一切會如親餵母乳一般,有美好的果實在後面。(但對於現實的空氣,真的還是很想大吼xxxx)

斷尾求生的故事仍在繼續中……我只是想炫耀我修好了烘衣機,然後尿布兜現在拆了縫不回去……

#孕產哺育

-----

補充資料來源:衛生福利部 日期:107-08-10

Q:為何家長本身是保母,帶自己的小孩只能領育兒津貼?帶別人的小孩時他人確能領托育補助6000元?(適用對象:家長)

A:家長本身也是保母,照顧自己的孩子還是父母職的角色,並非雇傭關係,同時還肩負其他家事工作任務,所以領育兒津貼。至於送托專職保母照顧的家庭,除養育子女的基本開銷外,還需要支付額外的托育費用,負擔較為沉重,因此補助金額不同,二者性質並不同。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