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/1/19 感受在地 vs. 共照基地

[感受在地] vs. [共照基地]

暫停共學的期間,有比較多時間去探索新的東西,跟感受在地。遇到不少同齡的孩子,奇怪之前大家都躲在哪裡。有天還分別遇到兩個大哭,想想,禾其實很少這樣哭,或是在外面哭。

又各有兩次,禾拿了對方手上的球,對方就哭了。第一次想說是別人的球,第二次我們就帶自己的球,結果都還是對方哭,看來不是誰的球的問題。哭了之後,都是被抱走,實在有點抱歉。(??)

跟其中一個孩子的阿媽,聊到母奶的便利性(他先問我們現在吃什麼),接著講到我都沒在消毒的(一滴酒精都沒有用,用品也沒消毒過,禾喝了多少汗我不知道><),然後再說禾是居家產,以及要留意退燒藥。這位阿媽聽了很認同,他說他們那時代生完被打退奶針,推配方奶,他是醫院生完才知道有助產師;而現在因為是幫兒、媳帶小孩,不敢不消毒,畢竟是別人的孩子,就依著孩子父母的想法做。

我們也與在公園遇到的越南媽媽有更進一步的互動。第一次是我仍在雲霧中,帶著自己的眼鏡看他,覺得他大概也還沒走出來,想給他一些支持,分開前他問我都什麼時候來公園,當時我還無法給出承諾。中間有一點後悔沒有互留資訊,因一次活動想邀他參加。第二次再看到,我們已經要離開公園,也忘記為什麼要跟他留聯絡方式,又覺得大概心力不足,不要橫生枝節,僅僅互打招呼就回家了。第三次只有我們兩家,我也比較有心力關心在地,互留資訊後才更清楚提到他想學中文,但他已經準備搬離臺中了。

我回家整理了一下還好沒丟掉的華語教學資源(生完真的很絕望,很想把上輩子的東西都丟光,覺得再也回不去了),約著一天去找他,停留幾個小時。時隔一周後,我們又一起度過了一天。算是我們第一次體驗互照,說話、煮飯、吃飯。聊很多,孩子的互動也不錯。他的孩子因故到現在還無法報戶口,我本來想約他們去親子館,因為孩子沒有證件才知道這件事。或因我的故事,他也與我分享他的,目前他與孩子的爸爸還沒有婚姻關係,我跟他說,戶口報了,等於就是他不是孩子的媽媽(跟同婚類似吧?)而且,還有再次返台的身分及簽證問題。

他說,孩子給誰照顧都好,他沒有一定要孩子。最近終於拿到「後悔當媽媽」,不是很好讀但看了一半。有些媽媽並不是不愛自己的孩子,他們孩子為孩子付出一切,但如果有可能將孩子從生命中移去,他們是期待的。這大概有點呼應到我孕期的態度,以及現在對禾保險的態度。即便用生命去產下生命,花了一年多艱辛的時間,他是願意跟孩子分離的。是願意嗎?或說不見得有選擇?或說是一種選擇?

「後悔當媽媽」裡面也提到,外人常覺得「這是你自己選擇的」,事實上是我們選擇的沒錯,但我們不見得知道選擇之後的樣子;就像你買了一個心儀已久的商品,打開來跟你想的不一樣一樣。而有孩子這件事,恰恰好是唯一一個單向的選擇,我說過,你在還不知道事情是怎麼樣之前,你就已經上車了。你沒有辦法因為孕期不適而退出,你沒有辦法因為害怕生產而退出,你一生沒有辦法用任何方式去除掉與孩子的連結。在母愛至大、恭喜得子的氛圍下,有些話與感受你不敢說出口,你懷疑只有自己這樣覺得。

我當然也問了他希望的孕產協助,除了幫手之外,還是「很想工作」這一題。不知道,聊完之後,我的共照基地的圖像又更鮮明了,我想到東部還有一個一樣跟我做夢的人,就更篤定了。個性上還是會想好好梳理後再說,但現在得挑戰自己,練習快問快答、亂七八糟說!共照基地,給予想要居家產的女性一個空間環境,能夠不用擔心沒人照顧,安心生產,並至少度過第一年的育兒時光。由已經能從孩子抽身的女性協助基地的婦女照顧,青少年及單身女性可以透過協助基地工作,作為生命教育,思考自己的生育選擇。懷孕的女性在孕期一同與媽媽寶寶們生活,對成為母親可以有具體的圖像,更順利銜接孩子出生後的生活。孩子們有互動對象,媽媽們可以在共照下提升產值,發展產業。對外募集基金,讓基地生活無虞。概念像是當你有能力時,給予出一點時間與金錢,是輕鬆容易的,但對產後一年的女性來說,滴滴甘露。(還有城市版的共照基地,下次再談)

謝謝我身邊的越南朋友,總是特別照顧我。Xin cảm ơn.
這道菜以前在冬天才能做,因為以前沒有冰箱,肉要到冬天才會結凍。我問不會看中文怎麼網購,原來是看越文直播。生產有越嫂。

//有些事情正在醞釀中?

#孕產哺育










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