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大腳小腳共學團] 親子共學共什麼

[親子共學共什麼]

有天跟朋友聊到共學團,共學有很多種類,一起找老師、找課程那種不是我的屬性,但光講共學,卻沒有在「學」,這可能讓很多家長非常焦慮。

🙋‍♀️ 你們共學是怎麼樣?大家時間到了先集合嗎?會上什麼課?

🙋 我們通常會約在公園,不會上課,就是大家一起玩。你可以想成我們就是一起野餐。

雖說沒有在學,但學到的東西可多了!共學現場,孩子時常需要協商物品與領域所有權,學習表達感受與需求,家長學習翻譯這些孩子未說出口或說不清楚的感受與需求,這都需要一次一次的練習。隨著孩子成長,衝突的樣貌也會不一樣。

🙋‍♀️ 那你覺得禾共學前後有什麼差別呢?

🙋 他好像沒什麼差別耶,我不管他有沒有差別,是我想要活下去。

最近錄完的podcast,我剛下完標題──自由浪漫的靈魂掉進媽媽洞,在一個人的孕產哺育旅程中起死回生。共學,對我來說,是現階段無法滿足我原先預想,與孩子共同生活的過度。順流進入了都市,少了人與人、人與自然、人與勞動事務的連結。孩子跟著我,多元性變得很低,刺激也單一,如要增加刺激,照顧者往往分身乏術。

團員曾說出我的感受,一個人帶孩子去公園,總覺得時間待不長,一群人帶孩子去公園,時間很快就過去了,而且沒那麼累。社工曾問我,我既然選擇自己帶小孩,又怎麼會覺得「不知道怎麼帶小孩」,這樣不是很矛盾嗎?會嗎?選擇自己帶小孩是基於自己的某些相信,但並不代表我們就知道怎麼做,或是不會在其中遇到情緒或挫折。

既然還是幼兒的生活暫時也很難找到生活的目標與主軸,共學就是一個很好振作起來的方法。有出門的目標、有討論的夥伴,任何的困境與擔憂,都可以大家一起想辦法,而且不是用阻擋與防備的態度,而是更開放,找出一條我們與孩子都可以被接納理解的道路。自我探索,是我一路上最大的收穫。

共學團除了地域限制,基本上就是同村共養。大人與小孩都是穩定的成員,可以有更親密熟悉的陪伴,大人的討論可以更深入,小孩對情境的練習也可以疊加。近期,我們討論大家的生產經驗與溫柔生產,我們討論如何在尊重孩子的情況下陪孩子刷牙。我們領隊也找了資深團員來跟我們互動,透過前人的腳步,看到更多媽媽堅毅的生命轉折故事,從中得到激勵。我們也做了嘗試,在共學中分組托育並試辦讀書小討論。線上的育兒日記則可做為彼此生活的分享與反思。

而當有了社群,更多可能性就會發生,你就不是一個人在築夢。兒童友善電影院、兒童友善市集,討論關注兒童權利的圖書館、公共運輸……才演變到政策面的歐巴桑聯盟。

🙋‍♀️ 一歲共學不會太小嗎?要共學什麼?

🙋 學步兒剛好準備大量探索這個世界,並且在生活照護中,家長具備尊重孩子的意識是重要的。

我們一歲開始共學,我覺得剛剛好,當然有些孩子通常是因為兄姊而更早。學步兒開始有基本能力保護自己及與世界互動,雖然語言還沒完備,但其實跟家長及外界的溝通都已經在發生,他是有自己的意願的。我們要學習的是創造環境,在每個當下給予相信、給予練習、給予尊重,你願意讓孩子爬高高嗎?你願意讓孩子盡情抓取物品嗎?你願意陪他跨出帶點危險的那一步嗎?當你願意,孩子在被陪伴及充分安全的練習中,能力與信心就會自然而然長出來,親子關係也會更靠近。而當你遇到困境時,背後也有一張安全網,可以穩穩地陪你走過。

邀請你,參與共學團這個周末位在台中太平的中區家庭教育實踐班,成為一起陪伴練習的夥伴。

-----

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
11月中區家庭教育實踐班

時間:11/25、26 (本周六日) 10~16時
地點:太平區新高新興新光里聯合活動中心 1F (411台中市太平區立文街165號)

歡迎有興趣的家庭與關心教育的社會大眾參加,全程可帶小孩!報名連結在留言處。

#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留言